编者按
在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开幕前夕,广东舞台美术研究会将编辑出版精美画册,展现当今广东舞台美术创作的整体面貌,较为全面地反映一线设计家们在艺术创作上的思维模式。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特别撰写前言,称该画册把广东舞台美术家们的优秀作品载入史册,丰富并健全了全国舞美艺术典藏的内容,也对其它省市舞美学会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前言中,曹林会长还阐释了舞美设计的全新内涵,展望即将开启的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今天,学会微信平台推出该篇文章,与各位同行分享其中的“大舞美”观念。
、
展现在舞台上的文化自信
为广东舞台美术研究会新出版的画册所撰前言
人们习惯上把北上广、京津冀连起来说,主要原因是它们在经济发达程度形似,而在文化繁荣方向上则各有特色。在广东这片热土上,自古以来就滋养着岭南传统文化的氤氲元气。之前的两个世纪则生成了海纳百川、雅俗并茂的文化特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努力建设,培育了更加开放包容、直观务实的文化生态。对于戏剧艺术而言,则形成了当今中国舞台美术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之一。他们的整体面貌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交织,舞美创作与当代艺术相融合,戏剧艺术与演艺科技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履玮先生担任广东舞台美术学会会长的时候,就开展过诸如举办展览、出版画册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并在1997年出版了《广东舞台美术家作品选》。它不仅阶段性地回顾总结了地域性创作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地方舞台美术学会的交流内容,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并拓展了学会的生存空间。当时的广东省戏剧家协会易学钿秘书长在其长诗《致舞台美术家》中写道:是你的奇思妙想/把小小的舞台/变成展示人生百态的环宇。乘着你的翅膀/表、导、演和观众/在艺术的天空中驰骋万里!(载《吹旺戏剧火焰的风》(广东舞台美术学会 编<2000’广东舞台美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2页)
舞台美术工作者所特有的执着、勤奋与团结,使艺术家们的社团组织得以薪火相传。广东原有的“舞台美术学会”后来更名为“舞台美术研究会”。在季乔会长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更上层楼,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其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就是收集、整理、编辑并出版专业画册。这本画册高度浓缩了新世纪以来,广东舞台美术创作的累累硕果,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今一线设计家们在艺术创作上思维模式。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看到当今广东舞台美术创作的整体面貌。我们既可以看到倾情继承传统的案例,也可以领略关注现实生活的作品,更有大量势头强劲的创新力作在此展现。其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显示出一种强烈的群体性文化自信。
从传统意义上看,舞台美术的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于戏剧演出。对艺术家来说,剧场以及舞台所带来的时空限制,其实也是一种激发创意灵感的前提线索。多重交叉的艺术语汇,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目的——那就是舞台空间——它的艺术魅力不可替代。正如美国当代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家乔治·西平先生所言:“今天,当电影、电视、计算机所有这些投射在屏幕上的平面形象专横地支配着我们的视觉领域的时候,唯有剧院发生空间之中。在剧院中,没有什么东西比空间更有力量”(【英】汤尼·戴维斯 著《当代舞台设计》章抗美 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156页)。由此我想,广东地处岭南,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英才汇聚于此,他们在剧院这个特定的空间当中,用舞美设计这个综合性的艺术语汇,定会发生出巨大化合反应,释放出无可比拟的创作能量。
从当下意义上讲,舞台美术已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基因,其内涵与外延也有了扩展式的解释。从国际舞美组织OlSTAT的工作理念上看,世界范围内的同行也在对“舞台美术”这一概念进行深入思考并重新界定。例如,近几年来,OlSTAT原有的“布景设计委员会”(scenography commission)改成了“表演设计委员会”(performance design commission)。欧洲传统意义上的舞台布景统称为scenery,而scenography的限定性更强,主要是指透视布景而言的,与古希腊的戏剧传统一脉相承,带有一定的封闭性。而国际舞美组织近几年来开始提倡的performance design 则带有很强的开放意义。
performance的语义主要是指“表演”、“表演艺术的呈现”和“演员或乐师对角色的实践”。如此看来,其概念的外延要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布景设计。除此之外,国际舞美组织在2014年又新成立了音响专业工作组(sound design group)。在此之前,音响并未被包括在OlSTAT的专业范筹之列。由此可见,为观众营造整体视听艺术环境的观念已经成为国际化的大趋势。另外,我还想在这里提一下,在国际舞美组织的专业范围内,还有舞台建筑委员会(Architecture Commission),他们目前正在探索与欧盟旅游公司相结合,把历史剧场保护与旅游产业联系起来;而舞台技术委员会(Technology Commission)的专家则十分关注参与相关国家的剧场建设和舞台改建等工程项目,同时,他们也接受大型企业的委托,开展标准的制定和咨询服务。
综上所述,当今的舞美设计早已冲破了镜框式舞台的限制,以更加自由的状态翱翔在剧院内外。它更强调现场感,通过刻意设计的视听创意引发人们的参与和思考。而脱离了剧目的视听装置也似乎于存在感上得到了当代艺术的加持,这也是舞台美术自身综合兼容的特性使然。现在,舞美设计的物质呈现,已经离不开大量高新技术的支持。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所以,广东舞台美术工作者在科技的应用方面得天独厚,他们在多元化演出样式的探索,在舞美设计的跨界合作上,会领先于其它地方,走得更远,这也是势所必然的。
到今年的11月份,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将要举办“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这一举动,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意义。它不仅与传统经验相呼应,回顾展示包括广东同行在内的已有的舞美设计作品,而且,还要通过展览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学术活动,把我们一直倡导的“大舞美”观念推向未来。“大舞美”观念将像核裂变一样,广泛辐射影响到整个与空间设计相关的众多领域。所以,此书的编辑出版恰逢其时,他像是“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的启动号角,不仅把广东舞台美术家们优秀作品载入史册,也丰富并健全了全国舞美艺术典藏的内容,也对其它省市舞美学会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
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舞台美术领域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比之以往得到了更广泛关注。相信广东舞台美术研究会在季乔会长的率领下,精诚团结,进一步营造丰富多彩的学术气氛,形成一股共同推动中国舞台美术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衷心祝愿广东舞台美术研究会越办越好!
曹林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