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于11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范围的舞台美术展之前共举办过两届,时隔十二年重装上阵的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全面展现了我国舞台美术领域的最新创作成果,广受社会瞩目。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秉持学术先导的办会宗旨,努力把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办成一次高端的学术活动。为总结理论成果并提升研究能力,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同期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作品集》和《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论文集》,以期反映近十年来中国舞台美术创作现状和研究成果。
序言
1982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舞台美术展览会,首次大规模地集中呈现了当时舞台美术的风貌,也凝聚了我们的前辈殚精竭虑、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变化天翻地覆,舞台观念、物质技术条件与当年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继往开来的第二届、第三届全国舞美展,间隔周期大大缩短。但我们专业上的进步仍与当年的起点一脉相承。
即使在今天,举办一次全国舞美展也是引人瞩目的大动作。作为以学术活动为己任的学术团体,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责无旁贷地担当了这一使命。而这一举措的根本宗旨在于,提供专业人员交流的平台,留下舞台美术家创造性的记录。
在信息和技术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上,一切既定艺术概念和方法都在更新。近十几年以来,留意国际戏剧或舞台美术领域中的各种文字表述,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跨界(cross
boundary)、混杂(hybridization)、互动(interaction)等等,是频繁出现的一些关键词。最明显的特征是,戏剧或舞台美术原有方式和概念界限的外延,以及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界限的交错。演出与视觉艺术的,戏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舞台美术和演出空间的概念的拓展,无疑对我们的知识结构是挑战。我们有必要在忙碌地出入不同的剧场之余,稍停下来,检视我们的创作成果,交流彼此的经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舞台美术展览与戏剧演出时空条件的分离,使人们对它的意义常有疑虑。的确,产生于连续瞬间的活生生的戏剧是难以展出的,但它的组成部分可以;戏剧演出的生命过程消失了,但它的精神内容能够留存;它的形态再无法在时间中显示,但可以在空间中呈现;喧闹的剧场人去楼空,但它的社会根源和精神构成仍在。编辑出版选自第三届全国舞美展作品的图册和近十年来的舞美论文集,意义正在于此。
作为编者,我们仍想说,这也许不能称为一本优秀作品集或优秀论文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确是我们近十年来舞台美术创作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反映。所以在选编上我们力求,演出生态相对优越的大都市与边远地区作品并重;成熟的设计师、研究者与初出茅庐的新手,不同水准的作者兼顾;各类演出形式和各种文体交汇。希望使这些内容具有代表性,也为未来的发展留下具有文献价值的参照。
刘杏林
作品集
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
论文集
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
购买方式
可从中国舞美学会官方微信下方导航条进入“舞美书店”,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