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至今史上最长青的世界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于11月17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演。在近30年的演出中,舞美设计在布景、服装、道具等方面未曾做过改动,无一不保留着首演时候的模样,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剧院魅影》在世界各地受欢迎的程度。
《剧院魅影》的道具和舞台装置运作堪称是音乐剧世界里最复杂的存在,今天小编带大家到后台一窥“魅影”之魅。
布景道具篇
走进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就能看到悬挂在舞台顶部外沿的巨型吊灯。它看起来仿佛真的水晶灯一样,雕刻精美的古铜色框架分为上下两层,垂挂着无数晶莹剔透的“水晶珠”和球形灯。这盏吊灯是关键道具之一,它将配合剧情从距离地面15米的穹顶急速落下,砸向观众席和舞台。
天桥艺术中心的大剧场各方面的技术条件、配套设施非常完备。舞台上拥有比较大的侧台空间可以放置下所有的大小道具。在一些侧台比较小的剧场,道具需要悬挂起来。
◎《剧院魅影》大大小小的道具超过了千件。
虽然不是所有的道具观众都能看清楚所有细节,但是制作团队也力求将道具做得真实而精致。
◎克里斯汀的化妆台
桌上摆放的都是那个年代所使用的化妆品。这个镜子就是第一次魅影现身的那个镜子。其实这场戏是利用一块双面镜,配合灯光营造出的一场幻影魔术:“魅影”站在镜子后面,当内部由黑暗变亮,外部黑暗时,藏身者就会逐渐现身,因此透过这个手法,两人形象第一次透过影像的内外交迭出现。
◎剧中剧《唐璜的胜利》中的餐桌
那一幕中除了克里斯汀丢的苹果是真的,其他道具餐桌上的物品都是假的。
◎能够在舞台上“自由滑行”的船
为了保证这些复杂场景的完美呈现,演出方自带了机械舞台,后台共有五部计算机做总控调度。记者在参观后台时还了解到,为实现舞台效果,机械舞台上共设置有150个暗门。在“地下宫殿”一幕中,魅影划着小船载着克里斯汀穿过烟雾走近,无数蜡烛从地下缓缓升起。仅这一场景就用到了250公斤的干冰机,6台干冰机制造烟雾效果;280多颗蜡烛,每颗蜡烛上有两个LED小灯交替闪烁营造出若隐若现地烛光;更有远程遥控操纵着小船和若干立式烛台在舞台上按照轨道运行。
◎陪伴“魅影”26年的猴子八音盒
一开场的这只著名小猴子,到今天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它播放的音乐是现场配乐,与表演融合在一起。
服装篇
每个剧场条件不一样,有的剧场的化妆间是与舞台不同楼层的,演出的时候演员并没有时间到自己的化妆间去换装,大部分演员会在划分了男/女区域的快换区进行换装,包括换假发、头饰和服装。
记者了解到《剧院魅影》中有的戏服,是服装部门在古董服装的基础上重新加工改造的。例如化妆舞会时有一件衣服被称为“Chinese”,因为它有中国元素的设计。衣服当然是按照演员身材新做的,但胸口部位龙的绣品是真正的古董。其他刺绣部分是从中国进口、在国外制作的。
◎整部戏中最贵的一件衣服:Red death
魅影带着面具穿着它,代表死神。这件服装大概是5万美金,需要花费2个月的手工缝制。克里斯汀的每件衣服造价也大概是3万美金左右。因为它全部都是真丝材质、手工缝制。
记者试着拿了一下Red death这一件服装,大概20公斤。还有的蓬裙,一层一层的真材实料再加上骨架,也是非常的重。穿着如此沉重,还能自如的走路、跳舞、表演,这自然是演员专业的地方。
因为服装极其沉重,演员不可能自己穿脱。《剧院魅影》的团队有10位服装部门工作人员,再到不同的国际巡演时还会请10位当地的换装员。就是说光换装部门就会有20位工作人员。
有的古董衣物不能经常清洗,但是像衬衫、长裤等贴身戏服会在固定时间干洗。
◎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化妆舞会“假人”。
第二幕大幕一拉开,化妆舞会中璀璨夺目的服装令无数观众惊叹。100多位演员身着不同的华丽服饰排列在“巴黎歌剧院”的楼梯,正在举办盛大的假面舞会。
◎假面舞剧的虚幻效果。假人的服装也相当精致。真人演员也站在其中表演,有的跳舞有的不动,由一种真实的虚幻效果。
每个演员都有多套服饰,再加上替补演员,演出总共有大概300多套服装。
舞台剧的观众距离如此远,很难看到如此多细节,《剧院魅影》的服装设计却简直是按照可以电影特写镜头的标准在制作,甚至使用了古董。这些正体现了《剧院魅影》团队对细节精致、戏剧质感的追求。
技术篇
《剧院魅影》拥有最奢华的舞台,每次转场需要二十多个集装箱,道具布景进场就需要5天的时间。巴黎歌剧院在设计上集聚折中主义登峰造极的作品,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演出大厅上方悬挂着一个重达8吨的枝型水晶吊灯,被称为“装满金银珠宝的首饰盒”。
《剧院魅影》全场2小时40分钟的演出,共有22次场景转换。无论是罗马帝国的户外风景,还是17世纪法国贵族的生活,亦或者18世纪的巴黎歌剧院都在《剧院魅影》场景列单之中。第一幕开始时,666号拍卖品水晶吊灯缓缓上升,观众们纷纷向前探直身体期待见证往昔那繁荣时期的“巴黎歌剧院”。
《剧院魅影》中最为震撼的一幕是——巴黎歌剧院顶部枝型水晶吊灯坠落。舞台上这个吊灯重达1吨,由6000颗水晶穿成。2013年《剧院魅影》上海站水晶灯下降的速度为1.8米/秒,2014年在香港站该速度为1.6米/秒,2015年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这一速度提高到2.1米/秒。也就是说,京城观众能够体验到目前为止国内最为震撼剧场效果。
舞台台板是自带来的,大概距离天桥剧院本身的台板有40公分的距离。大家看到小方块的位置是蜡烛从地面升起的地方。台板上还有自动控制的轨道,所有的景物沿着轨道推出。
演出年代跨度这么久远,设计者是玛利亚·比昂逊,他的设计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改变。但其实不同的制作还是会有微调,例如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赌场的演出,为抓住赌场观众的吸引力,演出时长大概只有一个半小时。所有的演出制作会有一些细小的不同,当然也是经过英国的办公室许可。
所有布景、道具、服装巡演至各地,大概二十个集装箱的运输数量。
◎剧中剧的大象。
这是一个典型的道具,可以检验剧场侧台空间的大小——例如在泰国的演出,大象道具用完后就必须悬挂在空中。地面没有足够空间。
安全篇
《剧院魅影》所有舞台工作人员数量,巡演团队是42位,再加上当地工作人员是双倍,大概80位左右。
每天晚上7:30的演出,大概下午4:30,技术团队就会开始测试。为确保水晶吊灯的安全问题,每天演出前会做2次以上的测试。现在看到的水晶灯上连有电线是因为现在正在充电。演出过程中会撤掉电线。我们能看到吊灯有一个吊点,其实它旁边还有一个作为安全备用的吊点。如果本身的吊点断掉了还会有旁边双重保护的吊点,只是从某些角度看不出来。
在剧场环绕的位置设置了不同音箱。演员现场的演唱会全部音响同时播放。当魅影唱“I'm here!”“I'm here!”,声音被控制从不同的音箱单独播放出来。每场演出前演员回来做音响设备测试,所有带了麦克风之后回来检查线路是否有问题、音质是否清晰等等。一个有趣的地方是音响部门每天都会有主题让演员们歌唱测试,例如今天主题是泡泡,明天是聚会等等。需要唱与主题相关的歌曲,这对演员来说也是脑力激荡。
舞台上权杖道具上使用了安全性能很高的火药,而且舞台上所有布景都做过防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