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于11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秉持学术先导的办会宗旨,努力把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办成一次高端的学术活动。为总结理论成果并提升研究能力,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同期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作品集》和《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论文集》,以期反映近十年来中国舞台美术创作现状和研究成果。
近期,学会官网将选编《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论文集》的内容,供广大舞美同仁交流学习。
论文集·学术探讨
《设计的跨界思索》
——郑庆华
201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国家正在从能源型、污染型、劳动力密集制造业型,向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转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并明令禁止一切以公益事业为名义举办的大型晚会活动,看来压缩各类舞美大制作成为了常态;国内又有一批全球征集的剧场建筑竞赛方案揭晓并破土兴建。如:哈尔滨太阳岛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项目、中国青岛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湖南长沙市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城市综合体(中心大剧院,艺术博物馆)等。尽管国家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经济运行明显放缓,但作为文化地标的观演建筑方兴未艾。做为设计师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提升自我价值,并找到事业结合点,需要跨界思索……
去年(注:2012年)河南濮阳首个杂技产业园破土兴建,我参与了一期的规划项目和水秀剧场设计工作。目前水秀大剧院已经投入调试运营。一年来的辛苦工作细想起来可谓“苦乐参半”。当我进入项目设计时发现已经晚了一步。怀抱杂技梦想的业主跑了大半个中国为了找到一家理想的设计院来完成这一创举。大设计院高昂的设计费不说,能综合完成他们的水秀剧院的没有一家。最终采纳了一个叫做“濮阳杂技之乡的明珠”的半球体建筑概念,喜笑颜开马上破土兴建。就是这个“美丽建筑概念”让他们吃尽了苦头。镶嵌在地上的“明珠”直径100米,高度39米多,大跨度的球形网架结构所需钢材及建筑成本是可计算的投入,当土建完工时,业主为了杂技产业梦想所投入的资金已大大超过预算。其实真正投入大量资金是水秀剧院以“水元素”为主体的观演设计。我的加盟才真正开始了水秀观演的被动策划。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从舞台设计考量水舞台观演可行性的策划(资金允许的范围),被动的改变建筑设计带来的缺憾。以“水元素”为主体的演艺工程,包容了建筑设计、导演设计,舞台设计、音乐设计以及机械设计、水景设计、程序设计等多个专业的协同设计。当今设计师群体单一性专业根本无法适应观演创意多元化的专业要求,所以“设计跨界”将是引领观演大时代的责任和赋予。
我认为,一座现代观演剧场绝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空壳,其观演创新和剧目创新是进入市场运营的重要一环,如何保持杂技产业进入可持续的健康轨道,值得我们深思。
去年(注:2012年)我的观演建筑考察之旅,横跨美国沿海发达地区各州,近距观察美国的观演业态和发展趋势,有一些心底感触与大家分享。
曼哈顿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聚集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剧场,一年四季在这里轮番往复上演着经典剧目,如《猫》、《悲惨世界》、《泰坦尼克号》、《狮子王》(98 东尼奖)、《歌剧魅影》、《西贡小姐》和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等。一般来讲,来美国观看百老汇剧的人看上一两部就开溜了,预定票太麻烦了。我没那么急迫,不管新旧剧目几乎看遍。但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音乐剧《蜘蛛侠》。
当《蜘蛛侠》飞出百老汇镜框舞台的时候
美国大片《蜘蛛侠》早已上演过,在这里, 改编同名电影的演剧竟被推波助澜而蔚成风潮。 影片里的蜘蛛侠上天入地的本事有的是办法, 在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镜框舞台剧场里如何搞定?带着疑问走进剧场。剧情内容不再赘述,重新改编的蜘蛛侠一剧重在机关多变舞台布景上,台口区和观众席上空,新技术自控威亚完成了纵向横飞、 曲线上升的高难飞翔动作, 巧妙的翻飞和打斗场面很出彩。 舞台迁换速度使观者目不暇接、惊诧不已。舞台版《蜘蛛侠》看后的确让你感受到剧场舞台的科幻魅力。意犹未尽的观众演出结尾报以长时的掌声。舞台的设计人,是乔治·西平先生。
在纽约我应邀访问了乔治先生。在纽约曼哈顿对面的长岛市、在一幢涂鸦艺术、味道十足的旧厂房,见到了乔治·西平先生。他浓密的俄罗斯胡须,黑框镜下深邃的眼睛,真诚的笑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随性状态使我像同行老友一样的随意交流起来,我们时而手语、时而用画笔勾勒,完全突破了语言交流障碍,当然还得意于女儿默默的准确翻译(她目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院任教)。在镜框剧场里能完成如此复杂的舞美设计和飞行的承重, 设计师必定是一位优秀的跨界大师。 乔治· 西平先生是建筑专业出身的当代舞台设计家,尽管如此他还是邀请了一个建筑结构专业团队,针对该剧场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和承载加固(老剧场是砖混木结构),确保他在实施庞杂布景迁换与舞美调度工程时能够顺利落地,去完成他的追求。毫无疑问,如果说《蜘蛛人》音乐剧大获成功,他的精确大胆的舞台设计是整个演剧的支撑,不光是他独到功力的发挥,建筑师的背景下使得乔治先生在完成的一系列演出当中,一贯坚持挑战自我,挑战危险观演设计的一种极限。
当《蜘蛛侠》飞出镜框舞台的时候,我预感到当今观演趋势已经到达“有限”的创意时代,想象有这样的“危险”的设计大师,假使让他在一个“空壳”剧场里再搞《蜘蛛侠》,一定会是另种惊世的表现。显然,剧场条件和镜框舞台的限制,使再好的想法和睿智的构想,也会遭遇传统舞台的瓶颈。
演出剧目受到观演建筑自身的局限时有发生。长期以来我们演出剧目与剧场“无密切关系”,就是这样:剧目一直在不断创新和调整,时刻以被动姿态适应剧场,我们还发现在这些千人一面的镜框剧院里只能演出某一类型的剧目,这样的剧目只会用到整齐的吊杆,模式的升降舞台,一个将演员和观众牢固隔离的“既定演区”里。我们知道,正在高速建设的观演剧场,首先设计理念已严重滞后了,纵观我们现有的剧场全符合这种理念,遍布的镜框舞台、箱型舞台、伸出式舞台以及品型舞台,我们剧场设计思想停留在一个又一个雷同剧场模式,复制一个又一个局限伟大创造力的观演空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不过可喜的是,目前我们的剧场外观设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有追求的知名建筑师的作品,把演出空间变得更加艺术化了。但是仅仅这些并不能代表我们舞台和观演的思想观念有根本的改变。这需要我们舞美设计人更多的参与到剧场的设计中,更积极地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建筑设计师一起构建从内到外,全方位打造真正意义的观演艺术作品。什么是现代观演观念?怎样才能更符合我们时代的创新观演风格?是需要我们舞美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当《KA》秀将平面舞台颠覆的时候
来到美国米高梅酒店大剧院, 观看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第四部力作《KA》秀。 《KA》秀在在观演风格和剧院设计上是绝无仅有的突破。这场演剧高度依附高技术的融合,所以说是突破传统剧场的演出。《KA》剧将整个剧院都变成了演区。这部演秀由罗伯特·勒帕吉(导演)与舞台设计和剧院设计大师马克·费舍尔共同打造,其演艺水准之高、舞台机械复杂而奇特,是迄今观演史上精良之作。该剧在国内有过介绍,但作为舞台从业者目睹整个演出过程,也无不为之艺术呈现感叹不已。“这无疑归功于剧院建筑与剧情设计的完美融合”。太阳马戏团锐意创新:简单的剧情,充分的表现,力贯全剧的惊秫表演。善良、邪恶,战火、英雄、情感、诡异始终扣人心弦。自始至终处在听、视、觉的梦幻交织之中,感受此起彼伏的超强视觉冲击,拨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弦。所谓超越以往观演的审美习惯,也许就是该剧的创意核心。剧场是一个“空壳”,没有台框更没有幕布,观众席的顶部和四壁与舞台没有界限,演员穿过、飘浮任何演区。 剧场舞台不是单一的舞台在不同空间设有升降舞台, 空中台框从天而降 (演员可以在上面走动和出场)。迁换场景更是惊天动地的机械运动。最有创意的“悬浮”舞台隐藏巨大的变数(这也许是马克·费舍同志留给我们这个观演世界的最后奇迹)当剧情高潮起始,核心区域的“长方形”悬浮舞台开始移动翻滚,完全暴露的情形当众把舞台翻滚成垂直方向, 站立平面舞台上的演员随平台倾斜完全腾空失重转换为 “空中打斗”。令观者叫绝。舞台乐池间深不可测,演员掉下去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由于剧场没有了台框和面光灯桥,观众的视觉比例更加宽高了,剧场环形的密集结构和表演机械装置的设计一览无余,观众在一个“十分假定性”的想象空间里视听感受美的故事。总之,他们打造演出要先打造剧场,这样才会神秘和壮观。
当《KA》秀将平面舞台颠覆的时候,我又一次感到真正观演创意时代已经来临。可是在当下,我们的设计院正在和剧场业主就镜框舞台要变成品型舞台,要更宽的台口还是更深的舞台争论不休,可大洋彼岸的剧场建筑设计者早已不是主宰,而成为了导演、 舞台设计师和机械师的合作团伙, 取而代之的是他们 “锐意的思路和跨界设计” 。
观演形式决定剧场设计?观演建筑必须完成的剧情的设计才是最完美的,才成为当今观演的演进需要,观演产业的需要,说大了也是人民的需要。于是,剧目构想不仅开始影响到了剧院建筑的外形,也对剧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影响,这是《KA》带给我们的思考。
要知道,今天的《KA》依然是拉斯维加斯观演剧场最为卖座的演出。
观演建筑真的遭遇挑战了吗?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剧场建设已进入全新阶段。观演剧场作为城市“地标”建筑在国内大举兴建。几年前,英国“普利兹克”获得者扎哈·哈迪在珠江边上投放了“几块黑色石头”——2010 年广州歌剧院剧场建成。中国舞美学会的剧场建筑委员会专家成员对剧场进行评估及验收工作。扎哈延续她的“反常规建筑设计,挑战空间与结构极限”的建筑理念,我认为她尽职的完成了广歌剧场设计。尽管她的新锐剧场设计风格引发人们的争议和褒贬不一,剧场内部她自信的邀请了澳州的声学团队,配合她设计观众大厅,弥补声学专业的不足。果然,当我们苛刻的验收专家对每一个角落进行了仔细的验听测试时,结果是出人意料的,符合剧场建声及要求。他们在剧场美学和声学设计部分做到了完美结合。但是,这样投资浩大的剧场也存在弊端而无法挽回,对于剧场建筑造型的注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但不能忽略了观演的适应性和可变因素:1、广歌剧场舞台台唇高度及乐池采用了固定高度,可能会限制其他剧目的利用的机会,只能适演单一模式,降低和改变成为遗憾。2、尽管侧墙曲线的延伸消除了传统舞台镜框,但仍采用常规的台仓和乐池,以及多见的舞台升降机械、吊杆总成模式,只能单一模式的剧目演出。即使乔治的《蜘蛛人》来了,扎哈那精美曲面的观众大厅以及负责任的业主肯定不会答应在这里拉上横七竖八的威亚钢索进行你们的演出。当然,这不能怪罪扎哈·哈迪。
难道当下的观演建筑真的遭遇挑战了吗?面对质疑,请您看看我国如雨后春笋的各类剧场:舞台空间尺寸求大求全,相互攀比;为了完成反射面而进行的剧院装饰的千人一面,毫无性格可言的观众顶棚比比皆是。竟无人相信,现代科学音效完全可以在没有建声的环境里完成演出。(在《KA》剧场里裸露的建筑结构和金属造型符合我们的建声规范吗?)各类演出都可以在最好的声学环境中上演,而不是对所有演出都采用同一种声学建声方法;剧场座位的布局可服从演出的需要,演员与观众创造的互动是当今观演的零距,即便可触摸到之间产生的共鸣;剧场实施前缺少专业人士及观演创意高手对剧场建设前期的分析和评估。设计院事先被繁杂的规范所限制。而这些,造成我们的剧场建设存在的诸多明显问题而重蹈设计失误覆辙,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留下遗憾。列举以上现象说明至今我们延续习惯势力,没能走出剧场怪圈和极大关注。
我们如何影响新建剧院的设计?怎样把适应当代观演剧场的创意、要求影响到剧院的设计的过程?至关重要的问题确实需要思索和行动。我们的剧场设计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剧院设计是为演出服务的核心理念。 无论要建造一座注重艺术效果的剧院建筑,还是建造一座灵活多变满足各类演出要求的综合剧院,我们所做的就要让舞台演区符合演出剧目的需求,而不是让其所谓的建筑创新去复制一个又一个浮夸的建筑品和金土豪剧院。
创意决定剧场设计是时代的强音吗?
我们知道,古希腊时期的埃皮道鲁斯剧场,它的建成年代距离我们已经相当遥远了,但至今坐在在这个因地震废墟掩埋的古希腊剧场里,即使您坐在最后一排的石阶上能听到舞台上的每一句台词。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观演建筑上的一个奇迹。从古罗马时期的圆形剧场到英国莎士比亚剧场、 法国巴洛克镜框式剧场和意大利透视绘景舞台,以及20世纪最优秀的剧场建筑作品,在人类飞越千百年不同时代造就的观演奇迹,但它总是被继来者创新所超越。我们沿着观演的轨迹去回眸世界剧场建筑时,将是对当代剧场设计以及观演趋势的深刻思索,这将成为有益的事情。
创意决定剧场设计是时代的强音吗?毋庸置疑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创意时代,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在寻求各种方法,希望更多地激发自己的创意,激发人们的想象和关注。因为创意和创造力是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它能带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许多困惑,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观演建筑已成为世界各国舞台艺术家追逐的创意核心。
剧场是永不落幕的演出
当今世界上观演形式丰富多彩,我们的真正意义上的观演剧场建设刚刚开始。搭建时代最好观演平台,关注我们今天的观演现状,了解世界,了解正在发现的时代剧场和剧目。遗憾的是近些年来,我们探索更有价值的观演创新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我们如何突破局限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如何才能成为世界认同的中国观演文化?这不仅是国家的赋予也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与机遇。从盖里的结构主义的观演建筑华特·迪士尼音乐厅,到安德鲁设计的椭圆型国家大剧院,以及台湾台中市国立大剧院我们感受建筑物因为有了设计者不断的创意让它发展成艺术和文艺美学重要的一环,也让人类与建筑物之间形成如此强烈的依附性。观演建筑,其自身的美学令人惊喜的发现:颠覆审美传统的观演创意,越发成为激发创意时代和网路时代的心灵感知。对于我们而言,记录世界观演灵感,去完成激荡的精彩创意。
有形的建筑物是人们记忆一个城市的最佳依据之一。
剧场是永不落幕的演出……
郑庆华
河北舞台美术学会
作品集
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
内页赏析
论文集
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