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钢铁工人”题材的主旋律话剧,相信大多数人跟笔者的反应一样,映入脑海的都是这样sher的:
接地气到无以复加,有没有?
可笔者走进天桥剧院,舞台上映入眼帘的开场一幕,excuse me?
这是蒙特利安的画作吗?!
画面简约而意象丰富,线条利落而色彩高级。
再看看节目单,才确定自己正“现实”的在看《实现》——一部聚焦基层工人、表现钢铁工业题材的话剧。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目之所及的视觉细节仿佛都很写实——主体钢铁熔炉、错落的网格架、钢铁质感的景片、裸露的舞台结构……但是其舞美视觉却没有受缚于写实的呈现方式。换句话说,这些因素在这部剧中的组合却有一种迷之虚幻、非具象、浪漫的风格。舞台上“线与色彩的构成”,强调的是一种时尚的现代意识。
笔者采访了这部话剧《实现》的舞台设计申奥和灯光设计邢辛,总结了他们舞美创作方面的设计干货,在此奉上。
创作理念 申奥和邢辛没有陷入到对写实主题的具象描写,舞美从始至终控制在大气和现代的视觉氛围中。
舞台结构的处理,并没有使用传统边沿幕和帷幕的形式,而是利用裸露的剧场结构本身所具备的工业化感觉,与舞台布景相结合构成了现代钢铁工厂的戏剧空间。
申奥 我的设计理念很鲜明,希望具有当代性。我想做的钢铁题材,并非一个特别陈旧的行业。
我参观了首钢京唐公司——直接在海平面上造地,造出拔地而起的钢墙,直接海水淡化用于炼钢。这是相当现代化、高科技的东西。远远超出我们以往对炼钢炼铁的概念,设备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邢辛 本剧是近来不多见的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的工作生活、情操理想,讲述了工人阶级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的豪情与深情,坚韧与执着。舞台上矗立起巨大的炼钢转炉,以此为背景加上纱幕与多媒体的运用,构成灵活多变的舞台空间。
灯光处理上,首先就是强调灯光主观的意志体现,加强灯光语汇的指向性与鲜明性。而这种效果应是从谨慎地使用灯光装饰性功能(光斑形状,光束软硬,投光角度……)中得到。为此,取消了边檐幕,这强化了本剧舞美与空间的现代工业化气质,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灯具功能创造了条件。
构图元素 在多层次大钢板景片上开很多洞,营造门、窗等的意象,二层景片可以横向打开,中间景片可以上下移动,可以任意切割组合,是前景空间和后景空间之间的主结构,再配合一道纱幕,既能完成背投光影效果。比如工人站在这些框架上从背后投光在纱幕上面,又叠加了正面灯光和视频效果,是双向投射媒介的共同作用。
还有很多鲜活的投影视觉效果,例如钢花儿喷溅的效果,例如“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些口号,例如徐徐开合的巨大铁门……有很多一闪而过的效果,没有使用传统布景,都是通过灯光与视频同时正反投于一种媒介上来完成。
材质篇 1.钢板材质
表面是腐蚀肌理的钢板效果,而从背面可以看出里面为了结构的轻薄和坚挺,用了航空板材铝合金——二边是树脂中间是镂空像瓦楞板一样的材质。材质需要满足很轻便的在很多剧场里演出,将来会在很多剧场演出,例如将来在人民大会堂的剧场有的吊杆只能承受软景的重量,如果说能在250公斤内完成。这不是设计上的高指标,是制作上的高指标。在250公斤内完成这么大面积的吊挂,这种重量轻强度好的航空版材成为了首选。
2.镂空框架 这是工厂里比较常见的结构方式,给予灯光特别大的空间,很多光是从这种结构下面透出来,把整个框架投影在纱幕上,产生的这种幻觉是一直叠加的幻觉。
3.透明树脂 使用这种透明树脂一开始是为了投光比较方便,里面一打光就会透出来,包括二边这一圈的钢水引流通道都是透明树脂的。炉体也是彩色透明树脂的,表现燃烧感。貌似是有一层固有色,当外打光时可以呈现出厚重的份量感、雕塑感,内发光则呈现钢水横流的炙热燃烧感。
4.“光”材质 邢辛充分利用纱幕作用,不仅仅是起到空间上的分割作用,还直接利用此媒介突出光影效果,并强化逆光、剪影等硬朗的钢铁味道。同时由于纱幕的存在使生产场面的气氛更加浓烈真实,而且不容易穿帮。
用光在写实的环境中突出写意的成份。主要是利用光斑的形状与投光角度去完成。
注意光束形状的运用,利用光束在空间与地面上的构成,形成节奏与样式的变化统一。利用无边檐幕的优势,尽可能加大投光角度,拉长投光距离,使舞台空间尽可能有延展开阔感。
化简为繁 合成阶段的再创作 在舞台合成阶段还会有很多鲜活的、稍纵即逝的发现。好的设计师会把这些偶然性的东西牢牢抓住,定格在舞台上,使观众能够看到比较生动新颖的效果。
创作的初始阶段,邢辛从对申奥布景设计中的框架结构,提出灯光方面的需求。例如在抽象线条的结构上,邢辛利用电脑灯,尝试打造出十分锐利的切面的光感。这种灯光的切割感,是与布景风格非常统一的。
开场时所见那如梦似幻的一幕,统统是灯光投在白纱上的效果,而非多媒体投影。这即是灯光重塑舞台的重要作用。
灯光形成有红有白的几个具有力量感的切割块面,同时又把相对简洁、容易一览无余的舞台造型,打造的变幻莫测。灯光这种化简为繁的作用,在这个戏中极致凸显出来。
以往通常舞美在一个大的指导思想下,各个部门都在单独工作。直到进了剧场合成以后,会产生很多新的化学反应,当然也会有彼此牵制、削减的时候。这部戏中布景为灯光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再结合正面视频投影,幻觉和幻觉之间产生了一种积极的、能量强大的气场。
传统与现代 申奥
舞台设计核心,仍是戏中钢铁的形象这一传统概念。剧中三段故事分别是三个时代的故事,申奥选择了一个切开的转炉形象,观众可以看见里面钢水在翻转的感觉,这无疑是传统的造型选择。
但舞台整体概念应是走现代的路线,包括材质都不要因循守旧。从材质上体现的形象上,力图要有新的元素进来,有别于传统的钢铁工厂印象。舞美更主动的参与到戏剧里面,营造一种氛围。有些更强调新的视觉效果。
比如在一道纱幕上的正投背投相结合,达到比较有趣的平衡。灯光极其重要,整体工业感的东西,啪的一个背投,这道纱幕就有叠加的非常强烈的感觉。整体框架错落的感觉,光投上去人影会呈现出大小不等的各种丰富的变形,框架型的东西也不一样。形成一种舞台结构、灯光、投影媒介的关系,正投与背投又有一层关系。
邢辛 色光变化范围减至最低,以尽可能贴近本剧大工业题材的样式。光色的变化大部分交给多媒体去完成,大部分场景色光以冷灰,暖灰为主,唯一不吝啬使用的就是纯红,这既是钢铁厂的主色也是本剧的基调。
舞台灯光的本质是要规范,统一舞台剧的气质。某种程度上它具有的表现力已产生对戏剧本体强大的约束力与引导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见,而作为设计者,牢牢把控住它的表现方向,是我们时时需要警醒的。
视频设计包尔温也为舞美视觉增色不少。包括很多空间的转换,视频与纱幕与二道幕的可以开合钢铁门结构之间都有很好的结合。正反最终都利用投影媒介完成二者的平衡,灯光和投影有非常好的结合。不仅没有彼此抵消,还有很好的促进和丰富的作用。有些超出预想的惊喜发现,是在剧场里才能慢慢找到答案的。
结语 邢辛 这是近期对于自己比较满意的灯光设计之一,很投入很严谨,在其中也淋漓尽致的发挥了灯光的特点和手法,把能动性发展到了极点。
申奥 在这部戏里收获很大,有不少意料之外的惊喜。
对《实现》的舞美呈现最终的感受,笔者看到了满满的诚意。对创作的严谨,各部门合作所擦出火花,这样的视觉呈现很值得进剧场一观。
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大家都会看得见。
这句话,同样献给此剧的编、导、演。
7月28日〜8月3日,由首钢文化公司出品制作的首部大型工业诗歌话剧《实现》在天桥剧场进行首轮演出。本剧填补了演出市场上工业题材的空白,聚焦基层工人,展示了有血有肉的工人的家国情怀。主创团队集结了国家一级编剧郑天玮、国家一级导演顾威、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灯光设计邢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申奥、多媒体设计包尔温等一线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