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6年8月5日,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文化报社主办“艺海观潮”专题研讨,邀请了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的多位专家针对戏曲舞美的发展概况,前瞻性地探究未来的行业前景与模式。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周正平在研讨会上以《戏剧最好的时代,舞美人需要一点冷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与在场领导、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主持了本期戏曲舞美创作现状研讨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周正平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舞台美术创作从艺术观念、思维方式到艺术方法和表达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主要的标志就是舞台美术的发展与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时代戏剧变革的先声,首先就是从舞台美术的阵地上找到突破口,吹响号角的。我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作为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舞台美术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戏剧发展史,正在深刻的改变中国戏剧的面貌,可以说现在正是舞美最好的时代!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它推动舞美艺术进步的同时,也在限制我们的思考。越来越多新的器械带来的是它们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会限制我们的思考,从如何创作变成了如何安置器材,这是本末倒置!器械只是我们的工具,怎么能为了器械而限制我们的想法呢?现在戏曲创作多数人更注重西方舞美观念,西方的舞美观念和我们中国传统的舞美观念并不相同,也不符合我们的古典美学精神,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追仿。
我做灯光设计,接触的有很大比重是戏曲剧种。戏曲的精神美学原则在为创作者们提供一个经久不衰的美学原则。而想要做好戏曲方面的灯光设计,我们就要了解这个规则,在这个规则之内创作。不要害怕规则会限制我们的创作,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规则的存在,我们才能让作品更加能够符合剧种的个性,强化剧种的特征,达到更好的感染力。灯光是什么?灯光是演员表演艺术的亲密伙伴,灯光是渲染情绪的良药,灯光是画面造型的雕型师。
举两个例子,我在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越剧演唱会》做灯光设计的时候,让光参与空间造型,色彩的情感表达,讲究色彩的对比。

▲《西厢记》剧照
在设计越剧《西厢记》中的灯光的时候,我让灯光参与整体艺术创作,便于完成气氛的营造,情绪的表达,让人物内心情绪诗意表达的外化。我的创作都在游戏规则之中,灯光目的就是突出越剧本身的特征,从而突出它的情感表达和舞台效果。灯光器械在我的手中是创作的工具,是基本素材,我考虑的不是器械本身的个性,而是如何创作。现有戏剧创作中舞美呈现更多的釆用物质感强的布景,而很少冷静思考简约的办法。灯光同样乐用大量智能化及其昂贵的器材,而很少考虑戏的内涵和气韵,有些戏往往是在浪费了资源又限制了创作,最终没有达到应有的舞台效果。做舞美首先应该寻找创作规律,器械只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
中国的传统美学精神是简单的,写意的,如同水墨画。在昆曲的舞台常常只摆放一张桌子,两张椅子,所谓“一桌二椅”,正是传统的美学精神的写照。最早的昆曲因为舞台空间有限,古人用最简单的道具——“一桌二椅”把演出空间作了无限的拓展。在昆曲的舞台上,桌子椅子变幻出无数的排列组合,饰演出了不同的风貌。灯光和舞美也应该遵循这种“大道至简”的美学。
我国传统戏曲向来强调人物情感的描绘和渲染,重视通过景物和光的描绘,表现人物的触景生情、托物抒情。如《临川四梦》的种种意象。在古代因为技术的限制,这些意象只能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来表现。而现在可以通过灯光和布景的造型手段,把戏中的光和景直接的表现在大家的面前。

▲《邯郸记》剧照
许多的创作者过于急迫,用了最复杂的道具,最昂贵的灯光想要展现,最后反而让戏曲失去了韵味,就是因为有的没有遵循游戏规则,布景和灯光是和写意,简洁的传统美学相悖的,喧宾夺主,这样把两个冲突的东西凑在了一个戏里,怎么可能做的好?
最早的昆曲在厅堂红氍毹演唱,空间有限,只摆放一桌二椅,却写意出千万的场景。《临川四梦》是《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的合集,我给上海昆剧团的戏《临川四梦》做灯光设计核心就是遵循它的写意,它的美学传统。

▲《南柯记》剧照
对于“四梦合一”的结构,色彩选择上我通过寻找与每场人物基调契合的色彩展现舞台意蕴。灯光不过分参与演员演绎,只起到点缀的作用。对于色彩的表述也不在于演区而在于背景,表演区域照明主要以白光和浅色系为主,色彩的情感表达主要在天幕背景上,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

▲《紫钗记》剧照
这部剧我们的灯光和布景道具都很简单,却传达出了其中的意蕴,正是因为我们的核心概念和昆曲的概念吻合。因此在做戏曲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住戏曲的核心美学精神,随后再进行创作,这也是我之前提的戏曲的“游戏规则”。最后我们要清楚,戏剧戏曲的根本在于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而不是一味的高雅,深奥。创作者们的目光除了往高处眺望,也应该把目光关注到基层的方面。古人用“一桌二椅”就能演绎出复杂的场景,我们也应该设计出灵巧、简约、成本低、便于流动,既能提高广大群众审美品质又能让他们满意的作品。

▲《牡丹亭》剧照
在古时候《牡丹亭》,《长生殿》之所以能够出名并不是因为多么高雅,而是因为演出的范围广泛,需求的却仅仅是“一桌二椅”,方便演出,因此才达到了万人空巷,广为流传的地步。我们想要让戏曲传统文化,传统美学得到发扬,更加需要多把重心放在基层上。不论灯光还是舞美,都是一种诗意化的创作过程。我创作的奥秘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予我的无限底气和无限的空间。现在是中国舞美最好的时代,我们要肩负起时代给我们的责任,把握住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学,踏实的去创作,为我国的灯光舞美设计增添新的光彩!